当今,企业建立自己的社区,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是,企业与社区有着很不相同的性质,不能把社区当成一件企业的外衣,随便拿来穿上,再打扮一下,就出去“招摇过市”。如何处理好企业盈利与社区创新两者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红帽、Novell都有自己所支持的社区,它们分别是FedoraOpenSuSE社区。近来,FedoraOpenSuSE发展势头很猛。但是,相应的企业未必如此。这是为什么?最近,国内万里软件公司推出“白鳍”(Whitefin)计划,意在打造一个开源社区,值得注意这些问题。

企业是一种盈利组织,眼睛总是看着处于前(钱)方的市场。现在为什么又想起要建立处于自己后方的社区?市场、企业和社区,这种“三角”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在传统软件市场上,软件企业视软件产品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换获取利润。在开源软件市场上,软件企业视软件产品为一种“服务”,通过“提供”获取报酬。因而,对于开源企业而言,其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不必局限于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完成,采取开源的方式(即建立开发社区)也是可取的,能够大大地降低开发成本和市场风险。但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社区能否担当如此重任?说明白了,就是社区是否愿意为企业“卖命”(干活)?未必。

先谈国外情况。最近,业界非常知名的Lisa Hoove女士对所谓“FOSS社区”(自由及开源社区)进行了一次细心、深入的调查,发现了FOSS社区的一些重要特点。在这里,我们特别要事先说明一点,FOSS社区是指那些特定的、遵守FOSS理念的社区,而不是一般的购物、交友和玩玩游戏的什么社区。Lisa女士深入(实则是“漫游roam”)到许多FOSS社区的开放论坛、邮件列表和IRC交谈频道,直接提出问题(有些问题是非常初级的),有意与一些未曾谋面的“开源人士”进行交流。她发现:人们总是耐心(Patience)、善意(Grace)和很幽默(Humor)地对待她,回答她的问题。也就是说,FOSS社区的“PGH”值很高。不难相象,人人都会喜欢这种FOSS礼遇,这种FOSS氛围。这是为什么呢?Lisa女士认为:FOSS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种哲学,从本质上讲,它(指FOSS)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激情,推动着他们去不断创新。在FOSS社区中,程序编码、系统维护和剔除BUG,都是自愿(Voluntarily)的行为。有时,同辈的几句赞扬话,就是对于贡献者的最高奖赏。Lisa女士发现,FOSS社区许多人都是有礼貌(Respectful)和慷慨大方(Generous)的。当然,在FOSS社区里面,也有个别人很“别扭”,如同在马路上遇上了一个“小无赖”,我们不予理会,绕开走就是了。Ubuntu社区就是个FOSS社区的“典型”。Ubuntu社区的行为规则(Code of Conduct)的核心思想就是“与人为善”,这也就是“Ubuntu”一词的本意。国外一些大型公司都乐于“捐献”给FOSS组织,是很有远见的。FOSS社区本质上是一种“PVO”(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民间志愿者组织)的雏形。我们要爱护它,宣传它,支持它。

    对照国内情况,不容乐观。国内基本上没有比较强大、自主的 FOSS 社区。社会对他们不够“关心”,他们的存在往往摆不上议事桌面(日程)。当今, FOSS 组织在中国还不是推进 FOSS 运动的主力军。企业“建立”(或是“创建”)自己的 FOSS 社区的提法本身就不够正确。不是把社区隶属于企业之下,而应该是企业支持社区,许多企业可以支持同一个 FOSS 社区。企业只能大力支持社区,不能为了盈利目的去“创建”社区。社区的存在应该是第一位的。 FOSS 社区的自由、创新灵魂,尤其是他们的灵魂人物,是特别值得我们尊敬的。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