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意指事物的发育、发展不正常。所谓“畸形软件业”是指发育(或发展)偏离常态的软件业。我国软件业就是畸形的软件业。为什么?
    “畸形”的程度存在不同等级;“畸形”的状态存在不同侧面。缺少整个软件体系的“操作系统”,只能算是一种“残缺产业”,不算“畸形产业”,因为,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没有自己软件体系的“操作系统”,但是,它们的软件业发展也很正常,不能说都是“畸形产业”。“畸形”软件业是指发育、发展偏离“常态”的软件业,并不涉及某些“产业因素”的缺失,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产业因素”的缺失。
    “畸形软件业”是指软件业的“产业结构”的发育畸形、“产业因素”的比例失调、致使其严重偏离常态。畸形发育往往是由某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因而是可以调整、校正的。平常所说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这层意思。我国软件业的产业结构究竟正常不正常,我们过去缺乏必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今年5月2日,法国一家软件研究机构(
www.nexen.net )进行了一项世界各国软件业的“产业因素”网上调查,特别是,针对网络服务器中运行什么特定软件类型进行了技术性很强的远程网络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国软件业处于“边缘状态”,甚至是“病态”或“畸形”。该项调查,分析了1400万台网络服务器,其中真正可以用于有效统计的有770万台;调查涉及了210个国家。调查发现,各国作为Web服务器使用Apache的平均比例为65~70%左右,中国的排名倒数第二,在中国Apache服务器的平均比例仅占17.81%;LAMP开源架构必用的PHP语言,中国的排名倒数第五,仅占10.82%,距离世界平均水平35.44%,还差得很远。由此可知,LAMP开源架构在中国的普及率极低,甚至不能再低了。在200多个国家中,我们只是倒数第几名,这说明了什么?毫无疑问,我国的软件业,偏离产业常态,应该划归畸形。
    当今,我们谈论开源软件的应用,是不是脱离中国软件产业的实际情况?全面预装正版软件,虽然合法了,但是,更加畸形了。软件业是一个“小生命”,什么开源不开源,什么闭源不闭源,都可以不谈,但是,我们总不能看着它畸形发展吧?花费那么多钱,买(软件)正版;不如少点花钱,搞(产业)改革。在《开源之声》网站上,就有不少“示例”,都是基于LAMP开源架构,任何企业都可以选择符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示例模式而自由使用;Ubuntu软件包确实是个“宝”,里面有OpenOffice 2.1办公套件允许“自由使用”,而且由它所处理的文档格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ODF,同时,它与微软Office的“.doc”文件格式能够相互“兼容”(某些特殊格式信息除外)。
    在畸形软件业大环境下,软件企业容易发财,发横财;而在常态软件业环境中,软件企业要靠硬功夫,搞好服务,才能生存。学术有造假,产业也有造假。如果你不信,看看汉芯,看看麒麟,看看红旗,明明违反规则,还理直气壮。这种人难道心里不发虚?畸形软件业,是怎么搞出来的?我们不应当很好地思考一下吗?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