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据国外有关报道,今年6月,在暑期休假之后,法国国会议员(577名)和他们的助手将一律使用Ubuntu桌面计算机(共计1,154台)来处理国会政务(事务)。意义何在?
法国国会全体高层官员一律使用Ubuntu桌面计算机处理国会政务的重大决策,不是依靠形式化(严格讲是腐败化)的“政府招标”,而是依靠科学的调查研究。实际上,法国下议院早在去年就全面使用开源软件,但是,当时仅仅局限在服务器应用方面,比如,Apache服务器和Mambo内容管理系统。这次全体国会议员在桌面端一律使用“Linux计算机”却是“头一遭”,意义非同寻常,对法国、甚至对整个欧盟各国都会有深远的重大影响。在做出这个重大决策之前,国会立法机构雇用Atos Origin(不是个人)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调查研究的结论是:“现今,开源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适合国会议员各种需求的功能(集),而且,既便是考虑到安装和培训的成本,开源解决方案也允许实现相当的经济效益”。于是,法国国会全面部署Linux计算机就这么“定”下来了。选用什么样的Linux计算机,经过严格的测试、比较,经过综合评判,最后的结果是,Ubuntu胜出,Mandriva意外出局。其意义何在?
政府软件采购(决策),要依靠科学的调查研究,不是形式化的“政府招标”所能完全解决的。政府软件采购中不规范的“招标”,藏污纳垢,腐败透顶,令人发指。一些私有软件(产品)的推销人员,“专营”政府公关,门道颇精,请吃请喝,游山玩水(国内外),所有“公关成本”最后还是由最终客户来承担。是可忍,孰不可忍?问题出在哪里?
在我国政府的软件采购中,一般把软件分为“本国软件”和“非本国软件”。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是,何谓“本国软件”(产品),实际上不易界定清楚。在国外,一般把软件(产品)分为私有软件和自由 / 开源软件。按照国际软件界的通常定义,开源软件不应该划归某个国家的“本国软件”的范畴。据此,我们可以说,开源软件在我国政府软件采购中并没有明确的地位。因而,在我国的政府软件采购中,开源软件(按照国际定义)实际上不能进入“采购名录”。实际上,把开源软件“认定”为本国软件,逻辑混乱,没有根据。在我国,哪一级政府部门采用真正的开源软件?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