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日,《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题为“盖茨访华施善贡献3美元软件(包)”。我们要问,微软“3美元软件包”是不是盖茨的“施善”?何谓“施善”?

查阅中文词典,在“施善”这个合成词里面的“施”字,意思就是“施舍”之意,即把财物送给穷人。“善”者,慈善之事也。那么,“3美元软件包”是不是一种“施善”?这里需要弄清楚的关键问题是,这个“3美元软件包”到底是不是“慈善之事”?

《经济观察家》文章指出:“419日,在2007微软-亚洲政府领导人论坛上,比尔·盖茨宣布,未来5年微软将发布价格3美元的学生创新套件2007年下半年开始向那些符合条件需要采购电脑并直接提供给学生的政府提供。主要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中低收入孩子使用信息技术”。这是什么意思?对于穷孩子,难道就一定要接受这种“施舍”?坦率地讲,盖茨心里的如意算盘是,让世界上大多数的穷孩子最早接触的计算模式就是微软的Windows体系,从而在根子上把开源计算模式堵在了门外。微软盖茨的这种伎俩,已被国际开源界“嗤之以鼻”,称其为“Bull feces”(牛粪)。我们相信,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不都是“糊涂人”,不看报,不读书,会轻易上盖茨的当(指吃亏受骗)。

盖茨抛出“3美元软件大礼包”,用心非善,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施善”之举,完全相反,盖茨的“3美元软件包”敲响了微软公司软件产品昂贵的垄断性定价政策的丧钟。

总之,我们认为,在“3美元软件包”这个问题上,《经济观察家》的视角对准了完全错误的方向。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