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计算机世界》记者Eric Lai刊登一则新闻,美国可能维持(“likely to maintain”)对OOXML投“Yes”票。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票。
在美国有一个“神秘却很关键”(“An esoteric-but-key”)的技术委员会,叫“V1 技术委员会”,其雇员来自22个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例如:IBM、SUN、甲骨文和微软等,最近建议美国技术标准组织(INCITS,信息技术标准世界(InterNational)委员会)对OOXML仍然维持投“Yes”票。这是根据微软在V1技术委员会的雇员Doug Mahugh透露的,此消息也被INCITS方面证实。INCITS执行委员会将使用“投票方式”,不再召集会议,来决定对V1技术委员会提议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V1技术委员会的主席正好是(chaired by)Patrick Durusau,他是在SUN拿工资的“ODF主笔”(所谓“ODF Editor”),但他最近改变了主意(不顾自己和ODF的关联),声称OOXML的“严重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公开支持OOXML的“批准”(“ratification”)。而在去年,他是极力反对OOXML的。由此可见,从OOXML的“修改意见”总体上来看,其中的“含金量”是得到Patrick Durusau认可的。要说他不懂XML,是个“门外汉”,那我就“不好(意思)说了”。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即将来临的“混源世界”(即多来源的信息基础架构)里面,ODF和OOXML两者均不可少,都有存在的理由。世界文档标准虽然有两个,实属“荒唐”,而且还要“转换器”来帮忙(实现文档转换)。用中国话说,这是“过渡时期”嘛!人类历史,从来不缺“荒唐”之事。
(注:中国政府去年认为OOXML不适合“快速通道”,结果被归并到投“No”票一类,由此可见,今年投什么票,似乎都无所谓了。“国内理由”(例如什么“产业需要”等等),与OOXML批准与否,并无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