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Ubuntu在桌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业界公认的事实。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Ubuntu正在平缓而又稳定地向着企业级应用不断挺进。
其实,在Ubuntu最初的发行版里面,比如,Ubuntu 4.10版本,就有服务器“组件”,可以当作服务器来使用,只不过那时的Ubuntu发行版往往被看成“小玩意”,不被重视(当真)。后来,Ubuntu 5.04、Ubuntu 5.10两个版本发布之后,把Ubuntu当成服务器使用的逐渐多起来了,但是,那时也不过只是稀里糊涂地“试试看”,不能当真。直到Ubuntu 6.06版本的发布,人们才有了Ubuntu“LTS”版本(Long-Term Support,长期支持)的概念,才知道Ubuntu(LTS版本)有着长达5年的服务期(指服务器版本)。可是,这是不是能够当真呢?说句实在话,在那时人们心中确实没有“底”。谁知道Canonical(支持Ubuntu的主导企业)说话算不算数呢?这一切,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时间过去了两年,真是难熬的两年,事情总算才有了个“眉目”。今年年初以来,Canonical公司接连不断地与一些世界知名IT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者结盟),比如,Linspire、SpikeSource(今年2月份)和IBM(4月13日,有关DB2 9的Ubuntu应用)等,以便不断完善、提高Ubuntu的企业级“应用功能”。直到现在,人们才悟出Canonical公司的“老谋深算”:Ubuntu稳步地向企业应用挺进,而不是“急于求成”。至此,人们对Ubuntu的“后劲”,人们对Ubuntu企业应用的“前提”,才有了事实的“根据”,从而对Ubuntu的未来成就有了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科学信心。
根据设立在我国境内的《Ubuntu实验室》的两年经验,事实表明Ubuntu服务器是可靠的,能够连续不断、无故障地稳定运行,能够担当企业的应用服务器。这一判断,确属“来之不易”。
当前,我国是Ubuntu应用的“贫穷国家”。中国的Ubuntu用户总数,实际上,在世界Ubuntu用户数排名榜上才占第28名。中国在Ubuntu的“星球地图”上几乎是荒漠地区,远远不如北美、欧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甚至非洲的南部地区。Ubuntu的OEM大型合作伙伴已经出现在印度。Ubuntu的实际应用,在中国境内实属罕见之事。
我们深信,在中国境内,Ubuntu必将向着企业级应用(甚至进入政府采购项目)缓慢而稳定地挺进。今年4月底,《Ubuntu官方指南》(“Official Ubuntu Book”的中译文)一书的出版(邮电出版社,39元一本),将正式拉开Ubuntu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