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电脑教育报”约稿)

      在本文中,所谓的“桌面”是指,计算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那个“计算屏幕”。这个小小的“屏幕”,非常神奇,里面凝聚着许许多多的软件功能,是当今世界软件业技术创新的焦点之一。软件分为私有软件和自由软件,前者多半是由软件开发商为赢利目的而出售的商业软件;而后者大多由所谓“志愿开发者”分散开发,再经过软件测试、系统集成,在互联网上发布出来,供人们自由使用。两者开发活动的目的虽然不同,但是,开发的结果往往是相关的,有时需要“互操作性”的测试,以便混合使用。

      长期以来,计算机所附带的“桌面”,里面的操作系统有三种:即微软的视窗系统;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和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根据国际有关权威组织,采用科学的网络自动调查方法,再经过精确处理之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当今,微软视窗系统占有94%的市场份额,苹果操作系统占有4%,而Linux只占2%的市场份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这三者所占的市场比例不能再均衡一些?有什么实际途径,打破这种“一家独大”而不利于桌面创新的局面?

“    计算机桌面”被一家公司所垄断,把全球数亿人“锁定”在上面,是很不正常的,也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微软是私有软件公司,长期以来,对于自己的软件技术“接口”和文档标准采取“封闭”措施,不对外开放,而与此同时,又有意地放纵“盗版泛滥”,以便限制、甚至压制竞争对手,从而造成了今天“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怎样冲破牢笼,打破这种垄断?这就是当今兴起的全球自由软件运动所要考虑或解决的问题。

现在,由一位在南非出生的著名自费宇航员马克先生所领导的“Ubuntu社区”,正在做这件事情。在这里,术语“Ubuntu”是一种Linux操作系统的专有名称。“Ubuntu”这个词源自非洲古代的一种俗语,意思是“善待他人”。马克先生决心带领Ubuntu开发团队,要把Ubuntu“善待他人”的这种精神带入世界软件业中,打造“Ubuntu精品桌面”,冲破这个牢笼。

      目前,马克所领导的“Ubuntu社区”,共有41万多人,而且每天都要再增加近千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今年,1018日,Ubuntu开发团队正式宣布推出一种“Ubuntu精品桌面”,全球均可自由下载,自由使用。这个‘Ubuntu桌面’,确实是一款软件精品,采用新颖的“3维视窗”技术,集成了几乎所有的自由软件最新开发成果(有数百万人参与其中),经过数万人长达3年之久的艰苦努力,反复锻造,不断磨炼,终于成功地打造出来。

       世界的著名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即将推出这款“Ubuntu电脑”,其中的软件全是自由软件,完全免费。戴尔的“Ubuntu电脑”,每台成本下降近百美元,而性能堪与微软的“Vista电脑”媲美。北美地区,在数量极大的家乐福、沃尔马连锁店里面,戴尔的“Ubuntu电脑”将与微软的“Vista电脑”同台比试,任由用户自由选择。至此,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刚刚是一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目前,围绕自由软件,国内外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什么“无法战胜说”(指Linux无法战胜微软的视窗系统),便是一例。细观“无法战胜说”的种种说词,如听梦话,完全不切当今的实际,不堪与之争辩。计算机桌面的Ubuntu“精品软件”就是一个“反例”,各种“无法战胜说”,不攻自破。整治私有软件的盗版现象,唯有依靠自由软件的精品,别无他途。这就是说,Ubuntu精品桌面敢与微软的盗版视窗“一比高下”。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原本不是“爱偷盗版”,而是Ubuntu(“善待他人”)。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