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日,微软与Novell结盟。1114日,微软CEO Steve Ballmer说:微软已经准备好与美国红帽公司签定类似于微软与Novell的条约(Deal),但是,在1117日,Ballmer遭到红帽方面很不客气地拒绝(brushed off)。这是什么原因?

导致M/NMicrosoft/Novell)结盟的真实原因,既不是微软喜欢Linux,也不是微软惧怕Linux,两者都不是。真实情况是,当今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决定了Ballmer的“思想”。早在2003年年初,微软收购Connectix公司,一个虚拟化技术供应商,标志着所谓“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热潮即将兴起。虚拟化技术能够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跑好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且在每一个操作系统上又可以跑好几个不同的应用程序。比如说,在一台服务器上,可以同时运行着WindowsLinux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自2005年年末开始,硬件生产厂商IntelAMD各自推出自己的“硬件虚拟化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虚拟化技术应用的世界浪潮。虚拟化技术,使WindowsLinux两种操作系统相互“拧合”在一起,不再分离。这种情况,使得Windows用户同时也成了Linux用户,以致于微软想运用自己的“专利”去控告Linux用户,实际上也一定会把Windows用户牵扯进去,不如“以和为贵”,“你我都好”。微软看清了这种发展趋势,请Novell(包括红帽)来帮忙,为自己的用户提供“Linux服务”,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微软没有料到是在邀请红帽进行合作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当今,虚拟化技术的兴起,连微软的“顽固思想”都起了变化,我们也应该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在目前情况下,单纯谈论Linux如何如何优越,就显得思想有点落伍了。我们应该说,WindowsLinux都是操作系统,各有长短,与“国产不国产”没有关系。从此以后,所谓“信息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多半指的是一种“混源”(Mixed Source)结构。今后,一批“混源企业”必将出现,它们向用户提供所谓“混源服务”,以便“整合”历史发展所遗留下来的IT“烂摊子”,挖掘广大IT用户的信息基础结构全部潜在的功能和效率。在IT领域里面,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缺乏“混源”人才。所谓“混源”是指“闭源”Windows与“开源”Linux的混和物(Mix)。“混源”里面的学问很大,不是空喊“开源口号”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中国的信息化,要面对这一新局面。我们要极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人才问题,要有人力、物力和长时间的“投入”,全社会大规模的“投入”,人才不可能凭空从天上掉下来。对此,我们不能只是“心急”,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

Ubuntu就是一个好教材。UbuntuWindows极易安装在一台计算机里面,形成所谓“双机系统”,相互切换并不困难。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虚拟化技术。在这种“双机系统”中,两个系统可以处理同一个数据文件,能够省略一套办公套件(比如省略一套昂贵的Office办公套件)。在这种U/WUbuntuWindows)双机系统中,可以使人们初步体验一下“虚拟化技术”的感受。一个是商品操作系统Windows,一个是自由操作系统,交相映辉,其乐无穷。当今,Windows终于接纳了Linux,仿佛是一场大型喜剧的结局。在全球软件界,随着软件技术的进展,使得人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趋于消失。对骂消失了,只剩下拼死的竞争。在当今世界,没有自己的“智力资本”(视角和技术)就没有发言权。这乃是至理名言。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