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或是从现在来看),关于电子文档的标准化问题,以往试图把微软(趁机)完全排除在“对话桌”之外,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单靠ODF是太“单薄”了。现在的真实情况正如极受人们尊重的在标准事务方面的知名律师Andy Updegrove近日所说的那样:“It`s all very depressing, as well as predictable”(“大家都感到很沮丧(无奈),正象预料的那样”)。但是,微软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大”,“故态复萌”。
近来,一提起微软主导的OOXML可能成为“ISO标准”,有些人就要跳起来,大呼“不得了”,似乎天要塌下来。但是,客观事实并不是这样,世界自由软件阵营的标志性(领导)机构《Linux基金会》希望与微软“共事”,ODF主笔人Patrick Durusau希望与微软“对话”,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搞明白(心里面明白也行):在今年年初,微软宣布巨资购并基于Linux平台的雅虎之后,2月21日,微软又宣布“API大开放”,这是真,还是假?为什么,在此之后,自由软件社区Samba的开发人员开始对微软开放API的举措感到满意?为什么,在3月25日,微软与欧盟境内为首的开源系统集成咨询公司Sourcesense共同宣布双方进行“合作”,大力推动Apache POI的(极其重要的开源)开发计划?微软宣布支持ODF标准,竭力推进“互操作性”计划,这又是为什么?毫无疑问,这一切表明,微软(已经)看到了全球IT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看到了全球自由软件(社区)的巨大潜力,愿意共同(指与自由软件一方)面对未来的严峻挑战,主动伸出了“对话之手”,希望结束“产业冷战”,实现“双赢”。我们还在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真没劲。尤其是所谓“国产软件”,怕的要命,令人不解。
3月29日,全球OOXML投票结束之后,微软就是赢了,我也不会欢呼,因为,心里感到很失落(指失去了以往的“反微激情”)。我们要艰难地适应新的“生活”,真心依托国际开源社区,极力推进ODF,创造出全新的产业格局。“国产软件危机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