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Bill Gates淡出微软,将要退出软件界,标志着“盒装软件”时代的趋于没落,互联网时代的逐渐兴起。这一历史性的演变过程,自由/开源软件是催化剂(Gartner的观点)。自由软件的普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工程。
任何企业和社会组织都离不开办公套件。IBM、SUN、Google和红帽公司支持一种叫作“自由软件”的办公套件,它的源码开放、可以自由使用,叫做“OpenOffice.org”。实际上,这个“OpenOffice.org”是个软件产品名称,也是个软件组织名称。它是个跨平台的办公套件,在Windows、Mac和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都可运行。不论运行在那一种平台上,OpenOffice.org的功能与微软Office相似。现在,OpenOffice.org在许多市场和许多国家,都是办公套件的“预设选择”(Default Choice),也就是“第一选择”,比如:巴西、德国、法国和印度的政府部门,都是把OpenOffice.org办公套件作为“第一选择”。OpenOffice.org 是当今世界第二大“通用办公套件”,从它的主服务器下载次数就高达6,300万次,这还不算各种Linux发行版都把它包括在内的事实。我们的国产办公套件,卖出去几十万套,就算很了不起了。可是,OpenOffice.org这个通用办公套件,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上却没有“红火”起来。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呢?
自由软件,在我国怎么普及呢?依靠政府说话?怕伤害国产软件。依靠企业推动?根本没有门儿。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请看美国情况。大家知道,Mozilla的火狐(FireFox)浏览器,性能极为优异,但是,它是自由软件,又不能卖钱。实际上,当初人们就根本不知到世界上还会有“FireFox”(火狐狸)这个东西。怎么办?Mozilla基金会在《纽约时报》上为FireFox刊登广告,效果极佳。一时间,火狐浏览器的下载量就高达1.000万次。后来,通过相关媒体的“热抄”,不多久,火狐浏览器的下载总量就高达1亿8千500万次。打广告是要钱的。在美国,有人仿效“FireFox广告”的事例,想起了为OpenOffice.org打广告的主意,企图极快地把它“普及”开来。纽约市地铁的出入口处,有一份可免费自取的报纸“Metro”(“地铁”),发行量每日33万份,大概每日有45万人能够看到它。经过周密策划,有人准备在7月中旬美国独立日(7月14日)前后,以“Free Software for a Free People”(自由人民使用自由软件)为标题,在醒目版面为OpenOffice.org打广告,然后再在全国媒体推开。看来,效果一定不错。
在我国,大量预装Windows已成定局。OpenOffice.org是国际通用办公套件,在我国办公套件市场上,不能没有它的声音。先不用说它性能的好与坏,只要说它该不该存在(特别是,在我国办公套件市场上)。美国推广FireFox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推广自由软件,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都不便于出来说话。因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开源在线》应该担负这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