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总是处于不断演化和变动之中,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往往需要随时得知一个特定开源软件(开源组件)的实际可用状况。当今,国际上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组织就是SpikeSource公司。

根据SourceForge.net的统计,目前,总共有121,213个开源项目在该网站进行了登记,其中实际活动着的项目约占1/10,而比较重要、稳定的活动开源项目也只有几百个,而且它们都有固定的“官方”(或是“正式”)的发布网站。因而,有可能对它们的实际可用状况进行客观的测试和评估。特别是,这项工作对于国际开源社区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SpikeSource公司的做法是:1,建立“开源组件池”(Pool),每天午夜从相关网站上下载开源组件的源代码(稳定版本),与原有相关开源组件的源代码进行严格“代码比对”,发现存在差异的,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替换”处理;2,建立典型应用软件库,以便对每一开源组件是否对某个特定的应用软件的“适用性”(Suitability进行全面的自动检查;3,自动产生相关测试报告。

对于SpikeSource的具体做法(也就是那个“自动检查算法”),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有实际需要,我们也有能力进行这种有意义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障碍,只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作为保证。

    当前,在我国,开源软件的应用存在一些客观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明明是开源软件,却偏偏给它戴上一个“假面具”,有意把它装扮成是某个开发商的商品化“软件产品”,再向广大用户推销。实际上,整个软件界有意回避开源软件,甚至完全忽视开源软件,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如果有人把开源软件“当真”了,提出了开源软件的自由使用问题,那是一定要“讨人厌”的。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