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容易认为,当今,Ubuntu太年轻,还是“小儿科”,翻不起“大浪”。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实际情况是,由于Ubuntu是真正的自由软件操作系统,因而,谁都能“自由地”介入Ubuntu的经营业务。今年3月15日,作为Ubuntu的全球支持企业,Canonical公司发表“Ubuntu合作伙伴纲要”,明确了商业合作伙伴与Canonical公司在支持Ubuntu事业方面的“合作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具体合作的事项。一时间,全球性的Ubuntu的“经营矩阵”,似乎在一夜之间,“遍地而起”。Canonical的“合作伙伴”,美国有50余家,德国30家、西班牙20家。在亚洲地区,也不知不觉地冒出了许多“Canonical伙伴”:日本2家、印度7家、巴基斯坦2家、印尼6家、马来西亚5家、菲律宾3家、新加坡5家、泰国4家、印度尼西亚1家、伊朗1家、以色列2家、土耳其1家、阿富汗1家,就连中国也有6家(北京2家、广州1家、上海1家,其他地区2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Canonical的合作伙伴已有数百家之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到近千家,甚至更多。Canonical并不孤立,它的朋友“遍天下”。
Ubuntu本身虽然不能卖钱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Ubuntu就没有“商机”。企业是“无利不起早”的社会动物,几百家企业聚集在Canonical周围,恐怕是嗅出什么气味(商机),看出了什么“经营门道”。现在,Dell推出Ubuntu PC,对于Canonical及其合作伙伴而言,商业机会终于来了。
Canonical十分精明,在Ubuntu 7.04版本中,预埋一种了“自动应答系统”(Launchpad)。(客户)如果有问题,只要你把问题放上去,使它保持“激活状态”,不一会儿,经由Ubuntu社区提出的“问题解答”就会自动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真是妙哉!凡购买Ubuntu PC者,均可自愿选择是否购买“付费支持服务”,这种服务根本不需要“强制”购买。对于Canonical来说,客户的“付费服务”(电话、电邮和Web服务)是认真对待的,由设立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Canonical公司相当现代化的“多语种技术呼叫中心”,向全球Ubuntu用户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的多语种服务。Dell公司也不傻,出售没有支持服务的Ubuntu PC,无疑是一种商业性的自杀行为。
Dell销售Ubuntu PC,先在美国境内“试点”,因为,全球60%的Ubuntu业务在北美地区,先取得经验,再推向全球。Dell的Ubuntu PC,不是提供给用户以便遮盖Windows盗版的遮羞布。Ubuntu PC是货真价实的、客户愿意为之掏钱的“IT商品”。对它的商业性支持服务是完全必须的。随着Ubuntu PC的逐步普及,“Ubuntu服务”的观念必将深入人心。
我们国内情况有点不同,还需要长时间地继续不断努力。我们设想,自5月中旬起,《Ubuntu实验室》的《开源之声》网站,在Ubuntu 7.04版本的基础上,将提供更多的Ubuntu技术层面的(免费)支持服务,联络业界各方力量,呼唤自由软件的实际应用,增进社会公众对自由软件的理解和接纳。我们深信,Ubuntu PC是完全有希望(一定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