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我们国内,我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自由软件”这个术语,而且似乎有意地回避它。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1219日,Roy Schestowitz采访自由软件倡导者Richaed Stallman,谈到一些想法,很有意思。Stallman认为,自由软件运动的基本思想是,使用软件的社会环境(条件)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要比软件本身的技术特性更为重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来,就是自由软件运动的目的是推动人们最终接受自由软件的思想、广泛地使用自由软件。这是空想吗?在没有商业利益驱动下,自由软件能够发展吗?在没有商业利益驱动下,软件业能够发展吗?只靠“伦理说教”,自由软件就会从天而降吗?很显然,Stallman讲的不是这个意思。

       Richaed Stallman 说,“你可以请求,或者付费雇佣程序员来修改自由软件,做你想做的事情”。这里,“你”是泛指一切人,比如,企业老板也在其中。一个企业老板可与雇佣(一批)程序员,基于自由软件(库),专门替别的企业“修改”相关自由软件的程序,甚至再编写一段新的应用程序(不论是否为自由软件),以便用于该企业的“信息化”(按照我们的说法),这当然可以牟利。软件牟利,不必须把相关软件完全实现“私有化”。利用自由软件牟利,单靠所谓“技术支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单靠抛出某个自由软件“产品”(比如,什么什么发行版),坐等“客服求助电话”,肯定賺不到什么大钱。自由软件的牟利,必须依靠为客户进行“软件定制”,收取定制服务费用。自由软件的这种用法,肯定能够賺(大)钱。

       当今情况,真正通晓“自由软件”的程序人员是十分紧缺的。通过LPI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国际认证的技术人才更是稀缺的人力资源。一个年轻人,整天玩Windows,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一旦问他计算机的“基本功”,显得傻傻的,倒很可爱。企业老板不喜欢这种雇员。相反,一个Linux高手,要他玩Windows,那是轻而易举、易如反掌的事情。

       昨天下午,我在友谊宾馆会见一位老朋友,得知他(他们的公司相当知名)正在组建一支Linux团队,要100多人,真是让我激动不已,故而引发以上议论。有意者,我愿意Free(这里使用它的“免费”内涵)帮忙联系(ym717@vip.sina.com)。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