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日,我逛了一次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一个“IT大卖场”,很有感触。

所谓“IT大卖场”,在十年前是没有的。在“大卖场”入口,我们受到列队销售人员的欢迎。一进入“大卖场”,还没有等到我们看清楚里面有什么“货物”和“产品”,引导人员就让我们坐到大厅里面一排排的沙发上,销售人员面带笑容过来问我们:“您需要什么”?我一问我们所要的“CPU”、主板、内存、硬盘、网卡的价钱,他们的回答,简直让我“蒙了”。几十块钱到1200块钱,就能买到一件计算机元器件,这不是等于“白送”吗?结果,花了580元人民币,我们自己就“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无盘计算机”(美其名“无盘工作站”),充当“瘦型计算机”,想搞一次网络实验。这台“无盘计算机”,CPU主频为733MHz(带散热风扇)、Intel主板、内存128MB、无硬盘、网卡(带PXE模块)、小机箱,键盘和鼠标。对此,我心里确实“美滋滋”的。

“半导体”(SemiConductor)是现代IT产业的基础。记得在1952年,自己喜欢鼓捣(DIY)“矿石收音机”,那时就知道了什么是“半导体”的概念。1965年,Intel奠基人之一,Gordon Moore,发现了“摩尔定律”(Moore’s Law)。“摩尔定律”是说,自从人们发现集成电路以来,在1平方英寸范围内所能“集成”的晶体管总数“每年翻一番”,从而揭示了现代半导体工业的统计发展规律。同时,在此期间,世界电子产品的价格不升反降,比如:10Mb硬盘,1990年中关村“店铺”出售,才1,620元一块,可是到现在,30Gb硬盘(容量增长了3,000倍),价格反降到300元左右一块。时至今日,几十年已经过去了,IT“世道”确实变了,出现了如此“IT大卖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起来,软件价格“不降反升”,比如,Win98,在1998年,1,998元一套;VistaBusiness版本),在200611月,299美元(相当于2,400元人民币)一套。但是,自由软件的价格一直“持平”,定价始终为零。

在我看来,自由软件较为接近“ Moore 定律”,自由软件的代码总行数几乎“每年翻一番”,而且价格不变。今后,“ IT大卖场 ”,配备上各式各样的自由软件,必定成为一种“ IT大趋势 ”。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