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旧金山召开的《开源商务世界大会》(OSBC,Open Source Business Conference)上,“Lina开源虚拟机”的奠基人Nile Geisinger向外界宣布:在今年6月份(中、下旬)将正式发布“Lina开源虚拟机”。注意Lina不是某些字头的缩写词。那么,“Lina开源虚拟机”是什么呢?“Lina虚拟机”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说,“Lina开源虚拟机”是一项绝顶(即顶级之意)的技术(创新)发明呢?
当今,成千成万的Windows用户都生活、工作在Windows世界里面,对Linux应用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已经存在着上万个“Linux应用”(比如Debian发行版软件包),今后,借助Lina虚拟机,这些Linux应用都能够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真是妙极了!仿佛在一夜之间,千千万万的Windows用户都成了Linux用户,但是,实际上,这些“Linux用户”还是Windows用户,因为,他们仍然留在Windows世界里面。
Lina源代码文件并不大,总共15MB,用C/C++(包括Python)语言编写的,编译之后才40MB。在Linux平台上,先把Lina编译之后,运行起来,再把一个Linux应用对着Lina编译一次,然后,回到Windows平台,再把Lina源代码对着Windows编译一次,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Lina虚拟机,原来的那个经过“Lina编译”的Linux应用就能够借助Lina虚拟机在Windows平台上自如地运行了。值得注意的是,Lina虚拟机完全不同于Java虚拟机,它们的思路不相同,Lina虚拟机完全用不着Java的“字节码”(Byte)文件。
Lina项目的开发,搞了近4年,其开发团队总共3~5个人,不像Vista的开发,有近万人参与,开发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我们也喜欢花费国家的大量钱财搞什么技术的“自主创新”,好似在讲“故事”。Lina开源虚拟机遵守GPL 2.0许可证,同时,也发行相应的商用版本。借助Lina虚拟机,几乎一切Linux应用程序都可以跑在Mac OSX、OS/2操作系统和各种不同版本的Linux平台之上。
为什么Lina要开放源代码?很明显,那将不可避免地吸引大批志愿开发者参与Lina的进一步系统完善、性能提高,使其逐渐走向适用。今后,独立软件开发商(所谓ISV)必将“自愿”参照Lina的接口标准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开发出的软件产品将跨平台运行。Lina的口号是“开源软件无处不在”(Open Source Anywhere),请参看www.openlina.com。
今后,真正的Linux用户也可能是Windows用户,给人的感觉怪怪的。什么Windows和Linux的“你死我活”的殊死争斗,似乎完全不必要了。对此项技术创新,微软高兴不高兴,Linux倡导者高兴不高兴,都无所谓了。技术(实践)在向前发展,我们只能去适应,任何脱离实践的“固有”主张,都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