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主席
       今天下午1点半,我应邀去山东浪潮,讲点Ubuntu,10日上午回京。微软是浪潮的股东,浪潮是微软的伙伴。但是,微软产品预装价格太高,浪潮又想起了Linux。对Linux,浪潮不会当真,只是一个与微软讨价的砝码。我心中明白。
                          袁萌          5月8日上午
               开放源码与开放文档
       开放源码是一种努力,使得软件的运行原理公开;开放文档也是一种努力,使得文档的存储格式公开。这两个“公开”,同样重要。
       开放源码,是20多年来有关软件程序自由使用与商业使用争斗的副产品;开放文档,是时间更为久远的一场有关电子文档开放格式与封闭格式争斗的副产品。这两者,同样重要。
       封闭源码,使人们无所适从;封闭格式,同样也使人们无所适从。开放源码,不仅仅是源码开放,而且还要遵守某些游戏规则(比如:GPL);开放格式,不仅仅是格式开放,而且还要遵守某些存储规范(比如:ODF)。今年5月1日,ODF(OpenDocument Format,开放文档格式)被国际标准组织(ISO)批准,使其成为一种国际标准。这是一个新起点Springboard弹跳板)。
       对照我们国内,这几年,“要与微软兼容”呼声很高。这个“打人棒子”确实很厉害。你与微软Office文件格式“兼容”吗?答曰:还差那么一点点。有人就出来说,这不行。于是,接下去就不敢继续对话了。我们要问,到底是谁要与谁兼容?是要微软与国际标准兼容,还是要国际标准与微软兼容?这是开放格式与私有格式(自然是封闭格式)的主从关系问题。现今,我们把它们的关系搞颠倒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花费10来年,把它们颠倒过来就是了。
       从哪儿入手呢?预装Windows的PC计算机(这是客观情况),再花2~3千元购置正版微软Office办公套件,但是,用微软Office办公套件存储文件的格式(比如:.doc)并不能够符合国际ODF标准,而必须用第三方软件转换之,这当然是一种办法,就是有点“小别扭”。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直接使用开源软件办公套件OpenOffice 2.1,这种办公套件存储文件的格式(.odf, .ods, .odp)都符合国际标准ODF格式,而且也能把微软的.doc文件转换成ODF标准格式。OpenOffice在Windows平台上也能跑,但是,不如在Linux平台上跑得快。由此,采取“双系统”启动的PC计算机(付费Windows+免费Ubuntu)比较切合实际。由于Windows系统所形成的“用户锁定”情况相当“稳固”,人们对这种“被锁定”,感觉非常习惯,而且感觉很舒服,甚至“上瘾”,因此,这种“锁定”,一时间不易除去,于是,采用“双系统”计算机是个很不错的过渡办法。上瘾时,用Windows+Office;工作时,用Linux+OpenOffice。
        微软、金山、永中办公套件都采用私有文件格式,今后,他们仅仅是把私有文件格式开放,这还不够,而且还需要符合国际标准(比如:ODF格式)才行。实际上,大家都要向国际标准靠拢,才是最好的出路。
       开源软件没有国际标准;开放文档却有国际标准。“玩”私有软件,抓市场赚钱,是一条路子;“玩”私有格式,搞市场垄断,不是长久办法。
       文档格式,采用国际标准,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政府官员,特别要明白这一点。一切政府电子文档,所有国家核心信息,都一律采用“私有文件格式”,那么,我们的将来怎么办呢?谁来管这件事情呢?     袁萌 5月8日上午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