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8日,中美在日内瓦就所谓“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磋商,由于中国方面的有关立场没有得到美方的“正确理解”,同时,在磋商程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次磋商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这与自由软件有什么关系呢?
磋商(Consultations)就是“仔细讨论”之意。中美日内瓦磋商讨论什么问题呢?美方贸易代表Susan Schwab今年4月8日公开说:“中国的盗版水平仍然高的令人不可接受,导致美国的企业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4月9日,美国就向WTO提起“申诉”,抱怨中国“打击盗版”不力(给美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布什政府对于连续第5个年头猛增的贸易赤字(Deficit,高达7,653亿美元),很感恼火。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不平衡近年来增长到2,325亿美元,为各国之最。于是,美国决定拿中国“开刀”。但是,中国不缺大米,也不缺汽车(还嫌太多),美国就开始“找茬”。美国自认“知识产品”丰富,就责问中国,为什么不买(进口)这些“知识产品”?中方回答,美国的电影,中国人不喜欢。美国又说,中国“偷用”美国的软件,不给我们(指美国)钱。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回答呢?
6月5日,中美日内瓦磋商一开始,双方海关交换了相关数据,以便磋商。但是,美方拿出一份长长(很长很长)而且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单”,(开始)准备纠缠。我方“摆事实,讲道理”,美方不(能)理解,如同对着老牛弹琴,毫无效果。于是,这次磋商无果。下一步,就看老美采取什么行动了。
按照WTO的规矩,如果磋商不成,就成立调查小组(Investigative Panels),花费几年时间,让美方对我采取报复性制裁(Retaliatory Sanctions)行动。对此,我们将奉陪到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软件产品不同于视听光盘,因为软件能“用(Use)”。对于盗版光盘,害人不浅,要狠狠打击,东南西北,统统地扫光。但是,对于软件,则不可如此办理。其实,“软件盗版”没有什么可打的,动员大家改用自由软件即可。软件正版化,正合美方的“心思”。美国挥舞知识产权大棒,向着自由软件打下去,也很没“意思”,连免费的东西都打,真太小气了。
未来几年,我国将会受到美方持久性的所谓“知识产权问题”压力。(自由软件的)对策是逼出来的。我确信,在中国境内,自由软件迟早是要兴起的。到了那时,国内大批软件企业都要变成服务型企业,这有何不好?顺势而为,方为智者。是时候了,自由软件(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