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日,在广州的Ubuntu与青岛海尔“合作”新闻发布会上,Ubuntu奠基人Mark先生说:“我们热切盼望与中国PC厂商的合作,通过了解并满足他们需求,从而使2007年成为充满商机的一年”。怎么理解这句话?

Linux发行版原本是自由软件包,拼拼凑凑,就出来了。但是,我们周边的某些人,非要把这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又是“自主”,又是“创新”,仿佛少了他们,地球(这里指“国产软件”)就停止转动了。当今,搞一个Linux发行版(自由软件包)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事实上,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提供软件下载(只供程序文件下载之用)的所谓“公共站点”,它们的地址都是稳定的、公开的,一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明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公共站点”是有专门人群(一般是相应的国际开源社区)来维护的。那么,在某个国家境内的“本地”计算机上,怎么“拼拼凑凑”(所谓“tweak”)就能搞出一个Linux发行版呢?当然,这里要靠专门的“打包工具”,比如Debian的“高级打包工具APT”(Advanced-Packaging-Tools,请参阅APT HOWTO文件)。利用APT命令集(比如:apt-getapt-cacheapt-move等)就能“拼拼凑凑”了,再把程序启动文件Grub(或者Lilo)搞个“明白”就行了。什么“国产Linux发行版”的说法(提法),都是没有根据的,甚至连概念都是错误的。各种Linux发行版的“原产地”本质上都是国际互联网。“闭门造车”(指关闭国门)是根本行不通的。

Ubuntu奠基人Mark先生为我们指出的“商机”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基于UbuntuLinux)发行版(快速)搞出一批有行业特色的“Chinese(中文Linux)发行版”,提供给各行各业“自由使用”,由此,大批“软件供应商”(ISV)变为“软件服务商”(SSV),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我们的说法)上,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取得自己应得的丰厚回报。将来,“Based on Ubuntu”和“Powered by Ubuntu”都是一些常见词,就像当年的“Intel Inside”一样。

我想,所谓“有行业特色”的中文Ubuntu发行版,应该都是一些“轻型发行版”(Light Distrobutions),各有系统特色,但是,内核版本相同(也不必一律),再把它们注入USB移动硬盘(或是U盘),能够(做到)随处使用,而不必去打扰Win XP(或是Vista)的“传统领地”,争取什么“预装资格”。

软件能够“自由使用”的那一天,离我们不会很遥远了。感谢Mark先生的提醒,2007年将是充满商机的一年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