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日,《共创软件联盟》发表“致各界朋友的公开信”,呼吁抵制微软公司的技术垄断,对所谓“OOXML”投反对票。对此,我有话要说。

         以往,微软的办公套件Office数据文件采用私有的不对外开放的二进制文件格式,给整个软件产业界对其“搞兼容”带来极大的人为障碍。过去,要与微软的Office搞什么“兼容”,就如同让瞎子摸大象,叫人一头雾水。可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内某些软件企业,偏偏乐于此道,前仆后继,不听(也听不清楚)别人的劝说。但是,微软明确表示不对“商业使用”和自由软件开发者提供这种兼容性的技术支持,因为,微软是私有软件厂商,对此,我们无可厚非。微软的做法,虽然“自私”,但是,也不无(自己的)道理。

         2004年前后,许多国家政府,尤其是欧盟,就此对微软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微软和有关方面(即OASIS)将自己(所管辖)的电子文档格式“标准化”。后来,大家当时似乎都没有想到,这一“标准化”,在2005年,就弄出了两个“开放标准”(待批方案),一个是“开放文档格式标准”,即所谓“ODF”OpenDocument Format);一个是微软办公套件Office的所谓“OOXML”标准(Office Open XML Format),都“应邀”提交国际标准组织(ISO)批准。结果,国际有关方面,一不留神,弄出了两个电子文档的“标准化”(即两个所谓“国际标准”),要求ISO给予“批准”。现今,ISO首先批准了ODF作为电子文档的“国际标准”(据说微软还投了赞成票),现在该轮到微软的OOXML了。ISO要生两个孩子,老大ODF,老二OOXML。世界就是这么滑稽,电子文档要有两个“国际标准”,而且并不完全相容。不管老二能不能顺利“生产”下来,反正老二的资格算是“定”下来了。

         微软提交的OOXML,“预产期”是92日,恐怕要“难产”。因为,世界上反对(OOXML)的人那么多,而且OOXML的“个头”又那么大(6,000多页)。现在的问题是,OOXML太复杂,六千多页,而且开放程度又不彻底,短时间内,谁也看不明白,恐怕连微软自己也要由于“心急”而不能“自圆其说”。针对这种情况,该叫ISO怎么批准呢?

         面对微软OOXML标准方案即将提交ISO组织批准之际,我们不妨组织一系列“紧急会议”,(不是“声讨大会”),让大家“出出气,消消火”,最后,汇总意见,再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我们不宜搞“比特运动”,“Yesor No”,让政府官员为难(搞不清问题出在哪里)。对于微软的进步(还是被逼地“觉醒”),放弃私密的DOC标准,采用开放的XML标准,我们应该欢迎,只是还不够“彻底开放”而已。我相信,对如此重大关键问题,我国政府(官员)一定会“全盘考虑”。

 

本文转载: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