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展望未来,做点什么事情呢?回顾以往,在我们国内,Linux的“名声”似乎不怎么样(严格地讲,“名声不好”),这是什么回事?Linux怎么了?在辞旧迎新的这几天里面,在我国最大的“BlogSphere”(即“新浪博客圈”)的首页竟然摆放着一篇“奇文”(“2007年:恨铁不成钢的Linux”),文章断言:“明年Linux的机会将更加渺茫”。你说,这能叫人不“恼火”(即“生气”的意思)吗?这不是在“搞笑”(即“Do Show”)嘛!
在外国文献里面,尤其在国外新闻媒体报道中,近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一种趋势,“Linux”一词有被淡化的迹象,其原因是,已往把Linux一词用来泛指“基于Linux内核上的操作系统”的说法,很容易造成误解,许多事情也不易说清楚,要把Linux这个操作系统的“内核”与其外围的自由软件“组件集合”区分开来。通常给基于Linux之上的“操作系统”(“软件集合”)起一个“别名”,比如:Ubuntu、OpenSUSE和Fedora等等。简单说来,Linux只是一种操作系统的内核,一般社会公众不必关心它的存在,而平日人们所直接接触的那种“日用软件包” ,实际上,只是某种操作系统,比如:Ubuntu发行版,SUSE发行版,红帽发行版,在中国,有红旗发行版、中标普华发行版,等等。
Linux是一个源代码完全开放的“程序集”,时刻处在不断地演化发展之中,有着不同的版本号。Linux的每一个程序文件都是自由软件(每个程序文件的注释行都说明了这一事实)。对Linux的“评说”是技术专家的事情,是在实验室进行测试的事情,与一般人并无“干系”。在已往时光,我也“随大流”,泛化了“Linux”的用法,说这说那,好似个“Linux专家”似的。我不是对Linux里面的“机理”不明白,而是不该对其“品头论足”,因为。那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的专业是纯粹数学的“代数方向”)。对于各种“Linux发行版”,这就是说,对于各种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比如:Ubuntu、红帽、红旗,等等,那是可以评论的,因为,这3年多来,《Ubuntu实验室》的实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给了我许多“教训”(或“经验”)。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此刻,我的工作“桌面”就是Ubuntu 7.10。我熟悉它,我喜爱它,我要感谢它。在新的一年里,我要为Linux进行“正名”,为此,我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主持一个技术性的交流、学习和宣传自由软件的网站。目前,正在调试网站程序(完全基于Ubuntu的LAMP架构),不久即可“开张”,届时欢迎诸位“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