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午,我去某个IDC(所谓“互联网数据中心”)实地查看,有所感悟。
记得,十年之前,我有一个朋友,搞《世纪互联》,其实搞的就是IDC。至今,我仍然佩服他的眼光。一般说来,IDC就是服务器集中托管的地方,那里的“系统管理”软件很复杂,管理起来,成本很高,得靠“规模”赚钱,实属不易。但是,IDC迎合了市场的客观需要,逐渐成为一个产业。
谷歌发展起来之后,极大规模的服务器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形成了“云雾计算”(“Cloud Computing”)的物质基础。“云雾计算”是社会计算能力的大集中,也是所谓“SaaS”的客观基础。“云雾计算”(也即“IDC巨人”)集结了上百万台服务器,其操作系统必须是定制的,否则,系统管理成本将实际不可控。谷歌采用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集群技术,系统管理采用“分布管理”、“负载均衡”,等等“非传统商业软件”的自创技术。“云雾计算”的计算效率远远超过大型的IDC。
实际上,“云雾计算”不断发展的结果,必定涉及移动“接入装置”(所谓“智能手机”,Handset)。谷歌“智能手机”(“Android”平台)的要点,在于它的经营模式“创新”。Android经营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接入模式”(收取互联网接入费,与电信“分成”),而是“互联网模式”(广告收费分成),互联网的接入费用逐渐地降至为零。手持Android手机,你可以得知周围环境的信息,附近的饭店、旅馆、大型购物中心、书店等的信息;如果你想购物,只要搜索一下欲购物品的名称,相关物品(在你附近)的广告就立即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你想消费(比如看电影),符合你兴趣的影片名称和附近的影院立即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如果你愿意,打开你的Android手机的相应开关,你的位置随时就会被相关人员“知晓”。近期,谷歌“投标”购买“商用频道”,构建谷歌“网络帝国”,就是一个明证。
在“云雾计算”时代,自由软件将无处不在,从根本上讲,那时人们不再需要购置私有软件,只需分享服务。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在不久的未来,谷歌与微软的大战,是必然的,我们任何人都会卷入其中,身不由己。智能网络时代,就是那么临近(明年),就是那么怪异,就是那么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