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该议论此事,但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6月15日,中午时分,我去了“第十一届国际软件博览会”(6月14日至16日),除遇到几个熟人之外,感觉到出奇的冷落和萧条,参观者寥寥。对此,我很是好奇,在展会的最后一天(6月16日),我又独自一人特地去了一次展会,看看到底情况如何。结果发现,那天中午12点刚一过,“撤展”便开始了。因为,真正的参观者“近乎为零”。联想以往,今昔对比,真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一个鼎鼎有名的国际软件博览会,竟被如此冷落,这是为什么?这里面较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不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今后的国际软博会,该怎么办下去?
今年这届国际软件博览会,与往年一样,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5单位承办,各省市信息办以及软件行业协会协办,规格是很高的。会刊致辞,特请微软大中华地区总裁陈永正执笔,表达了盖茨的“良好心愿”,声称:“微软与中国软件业共同成长,携手打造健康的产业链”。这次国际博览会,只有2~3家跨国公司参展,微软就是一家,非常“扎眼”。
这次国际软博会,论坛共有9场,其中有: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开放软件技术高峰论坛、现代服务业应用与实践研讨会、中国中间件软件推介大会、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峰会、制造企业IT架构研讨会、企业信息化领域、系统与软件度量国际论坛和软件人才培养峰会。我不理解,为要什么叫“开放软件技术”高峰论坛?什么叫“开放软件技术”?为什么叫“中国中间件”软件推介大会?中间件(只是一种软件),为什么要冠以“中国”美名?
这次国际软博会,为什么受到如此冷落?北京展览中心大厅的二层,根本没有设立展位。展览中心的东大厅是游戏厅,与软件产业关系不大,只供参观者去玩玩而已。这次国际博览会,为什么不吸引观众呢?其根本原因是:背离了国际软件业的发展潮流,根本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
当今,国际软件业正处在自由软件与私有软件(及其经营模式)激战之中,这次激战关乎整个世界软件业今后的发展大方向。本次国际软件博览会不设自由软件(国内称为开源软件)展区,是最大的败笔。“微软与中国软件业共同成长,携手打造健康的产业链”主题,完全忽视(轻视)了自由软件的存在,怎么会导致“健康的产业链”?一方面,微软支持美国政府去WTO控告我国,另一方面,又声称“与中国软件业共同成长”,岂不滑稽?在微软的EULA(终端用户许可协议)规则之下,中国90%以上的个人计算机都需要“经由微软激活”才能正常使用,这只能是盖茨的心愿!偌大的国际软博会竟然由微软一家公司唱主角,岂不怪哉?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国际软件博览会的一个角落,有一台Ubuntu笔记本电脑在“参展”,虽然孤独,但是,非常倔强(feisty)。我敢预言,Ubuntu展台必定还要出现在明年的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到了那时,Ubuntu(8.04版本)一定会吸引住大量参观人群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