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不仅仅是指其程序源代码必须开放,而且开源软件必须服从某种“自由使用”的规则,例如,GPL规则。在概念外延和内涵上,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相差无几,这是一个基本认识。
    2004年这一年,美国企业用在自身信息化上的支出,总共是2340亿美元,其中56%是购置商业软件;37%是用于自己开发软件的费用;7%是支付第三方提供的定制软件费用。2004年,开源软件在美国企业中站稳了脚跟;增加IT投入的实效,开源软件是理想的答案。在美国,开源软件的蔓延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为此,美国《信息周刊》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对420个熟悉技术业务的专业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必须懂得他们所在公司的桌面、网络、服务器和主力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调查发现,2/3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其余16%的被调查者预计2005年会采用开源软件;仅有17%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在近期没有打算使用开源软件的计划。调查还发现,在281个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中,其IT基础架构纯粹使用商业软件的不到40%,而基础架构使用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混合物Mix)的占了多数,达到60%。然而,这281个使用开源软件企业中的1/4企业说,它们对于开源软件的依赖性正在增长。58%的使用开源软件企业,采用开源软件都有2年以上的经验;29%的企业有1~2年的经验;只有13%的企业采用开源软件才不到一年。
    《信息周刊》调查发现,开源软件较之商业软件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机会,几乎60%年收入在一亿美元以上的被调查企业支持这一论断;而更多的收入少于一亿美元的被调查企业也同意这一论断;一些小企业,几乎3/4的都说,开源软件对IT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调查还发现,有2/5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已经运用开源软件到生产数据的实际操作中,而有1/3的企业正在考虑在生产数据库中使用开源软件;仅有1/4的被调查企业在他们的生产数据库中不使用开源软件。
    调查说明,在当今美国,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混合物(Mix在广大企业中已经获得广泛使用。今年,5月2日,IDC集团的一项研究指出,开源软件,尤其是Linux,业已成为IBM、HP、Unisys、Novell和其他服务供应商的服务架构的基本方面。该项研究指出,开源软件已经摆在许多世界跨国公司的投资议事日程上,反映了开源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增长的现状。分析家指出:在未来2~3年内,开源软件将成为“平常事务”(“Business as usual”),服务供应商现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创建更多的开源服务项目,把开源软件“嵌入”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去。
    开源软件渗透到企业中去的势头,无法阻挡。2005年,一批开源服务企业兴起。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混合物”,已经普遍存在,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互操作性”受到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开源软件经受了广泛IT实践的考验。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混合物”是发展的大趋势。
    结合国内情况,开源软件的独立地位还没有确立,在工程合同书上并没有它的“位置”。开源软件往往掩盖在“自主”、“国产”、“民族”种种名目的后面。Linux不Linux,开源软件不开源软件,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预装正版软件是很必要的。开源软件应当也可以“预装”。开源软件是天然的正版软件。Windows是商业软件,Ubuntu是开源软件,把两者混合在一起,搞个双操作系统“Wubuntu”(“无奔途”),不是也很好吗?既然把Windows请了进来,总得给人家一个位置吧?               袁萌  5月3日清晨

本文转载:CSDN博客